21世紀,生命禮儀師這個曾經背負著忌諱、偏見甚至歧視的職業,也面臨著如何發展和創新的新課題,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,市民也日益需求一種全新的殯葬服務理念。然而出路和突破口何在?
如往常一樣,他準時走入課堂,開始了他為時三個多小時,內容為禮儀培訓、心理減壓的課程。這看似平常的授課,卻因為學員的特殊而變的不一樣起來。
這些特殊的學員是來自我市殯儀館的職工們,曾經對於他們來說還很陌生的話題,如今已成為撫慰他們心靈和鼓舞他們工作的力量源泉。
2010年9月,剛剛成立不久的殯儀館新的領導班子,開始尋求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服務理念,希望以此構建有寧國特色的“人文殯葬”、“陽光殯葬”、“和諧殯葬” 。而要達到這個目標,職工素質的提高成了當務之急。鑑於此,禮儀培訓、心理減壓疏導講座成了職工們定期要學習的內容。
從1978年建館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工作在這個崗位上的他,談起從事這項工作的難處,感慨良多,“在我市推行殯葬改革的那幾年,社會抵觸情緒很大,我們的殯儀人被侮辱、謾罵、毆打是常事,我們心裡也壓抑。但為了工作大家也都忍了。”小付是一位20出頭的女孩,和其他女孩一樣,她也很愛美,但自從進入這個行業以後,她一度不願對人提起自己的工作單位。而通過培訓,小付理解了她的工作同樣是陽光下一項崇高的事業,“傳承孝道、慎終追遠,讓逝者安息、讓生者安慰,這就是我們的職責。”
同時,為了提高職工的服務技能,殯儀館請來專業書法老師對全體職工進行毛筆寫作培訓,並開展了多次書法技能比賽,如今殯儀館職工的書法技藝不僅能為逝者書上凝重、得體的輓聯,更成為他們生活中難以捨棄的一部分。